常绿小乔木,小枝粗壮,被锈色绒毛。叶互生、革质、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片长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圆锥花序顶生,长7~16cm,分枝粗壮,具淡黄色绒毛;花芳香,萼片5;花瓣5,白色;雄蕊20;子房下位,2~5室,每室胚珠2,花柱2~5,基部合生,有毛。梨果卵形、扁圆(卵)形或长圆(卵)形,黄色或橙色,肉甜。种子圆形或扁圆形,棕褐色、有光泽。种子1至数粒,花期9~11月,果期翌年4~5月。
枇杷叶基本资料
植物学名 : 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药材中文名 : 枇杷叶
基原 : 为蔷薇科Roseacea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的叶。
使用部位 : 叶
主产地 : 中国大陆
生产地 : 分部于中国大陆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台湾全境均有种植。
采收及加工 : 全年皆可采收,以夏季采收者为多,晒干。
药材拉丁名 : Folium Ericobotryae
药材别名 : 巴叶、芦桔叶《中药材手册》。
通用拼音 : Pi Pa Ye
汉语拼音 : Pi Pa Ye
枇杷叶的药材性状
叶片倒卵圆至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楔形,叶面棕色至暗棕色,有光泽,叶背主脉突起,叶背披毛,羽状侧脉。
枇杷叶的组织鉴定
叶横切面
上下表皮均为1层细胞组成,并且被覆明显角质层,表皮处可见
非线毛残基;叶脉内维管束近环状,属外韧型;韧皮部稍窄,外围含许多韧皮纤维,韧皮部中可见草酸钙簇晶;木质部木化,呈放射状排列;中央具髓,细胞大,具草酸钙簇晶分布。叶脉中含许多结晶纤维,内含草酸钙方晶。叶肉之栅状细胞呈长形,叶肉处常含许多分泌腔。导管主要为螺纹导管。
HPLC指纹图谱
检液及样品配制方式
(1)内标准液(I.S.)配置
秤取10mg的gallic acid置于50mL定量瓶中,以70 %甲醇定溶至刻度,成内标准液(I.S.)。
(2) 萃取方式
将枇杷叶药材以粉碎机打成粉末,称取枇杷叶粉末1.0 g,以8 mL 70%甲醇作为萃取溶剂,超音波(Bornson 5210/8510)震荡15分钟,以Hermle Z-400离心机2500rpm转速离心10 min,取上层液,残渣再加入8 mL 70%甲醇,超音波震荡15分钟,重复共三次。收集三次萃取液于25 mL量瓶中,以70% 甲醇定容至25 mL,取mL的内标准亦与9mL的萃取液混合作为检测液。
化学指纹图谱建立
(1)共有指纹峰的标定
取HPLC检测枇杷叶药材所得的HPLC层析图谱,标定各批枇杷叶药材指峰出现之时间及相对时间(指峰出现时间除内标物I.S.时间),做为该药材必有指峰出之现参考依据,挑选条5批以上样品共有的指峰做指纹图谱分析。
(2) 共有指纹峰相对滞留面积的比值
以HPLC检测枇杷叶样品的层析图谱,计算各指峰相对滞留面积,将各指峰绝对滞留面积除以内标物(I.S.)绝对滞留面积,作为指峰相对滞留面积。各指峰相对滞留面积除以参照物指峰相对滞留面积(参照物指峰相对滞留面积选取要求,峰面积相对较大且较稳定的共有峰),计算出各指峰相对滞留面积与参照物峰相对滞留面积的比值,做为指峰相对滞留面积比值。
(3) 化学指纹雷达图谱制作
将枇杷叶药材以HPLC检测分析得其UV吸收指峰图谱,标记编号各指峰时间,计算药材各指峰相对面积比值平均值,并求得S.D.值与相对应之化合物编号。以HPLC图谱中各指峰编号为外围圆圈坐标,相对应于指峰编号之相对面积比值为该坐标轴的数值,并标出±S.D.值,制作成简易清楚之药材化学指纹雷达图谱。
枇杷叶的化学成分
新鲜叶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橙花叔醇﹙nerolidol﹚和金合欢醇﹙farnesol﹚。叶中含苦杏仁苷﹙amygdalin﹚,酒石酸﹙tartaric acid﹚,柠檬酸﹙citr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6α,19α-二羟基熊果酸(6α,19α-dihyoxyursolic acid),马斯里酸﹙maslinic acid﹚,马斯里酸甲酯﹙methyl maslinate﹚,野鸭椿酸﹙euscaphic acid﹚,枇杷呋喃(eriobofuran),枇杷佛林A﹙loguatifolin A﹚,金丝桃苷﹙hyperoside﹚,橙花叔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nerolidol-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 glucopyranoside﹚,橙花叔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nerolidol-3-O-α-L-rhamnopyranosyl- (1→4)-α-L- 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橙花叔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 -α-L-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nerolidol-3-O-α-L- rhamnopyranosyl-(1→4)-α-L- rhamnopyranosyl- (1→6)-β-D- glucopyranoside﹞,橙花叔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葡萄糖基-(1→2)-[ α-L-吡喃葡萄糖基- (1→6)]- β-D-吡喃葡萄糖苷{ nerolidol-3-O-α-L-rhamnopyranosyl-(1→4)- α-L- rhamnopyranosyl-(1→2)-[ α-L-rhamnopyranosyl-(1→6)]- β-D- glucopyranoside}。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没有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和确认,来自公开发表的文献,由植提网整理发布,仅供参考。
如果您想对该产品信息进行补充请在文章后留言或者联系我们网站客服,将有机会获得免费企业或个人推广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