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var. simplicifolia Cham.或蔓荆Vitex tr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种子繁殖的栽培后3~4年结果,扦插繁殖的栽后2~3年结果,在7月上旬至10月下旬果实陆续成熟,边成熟边采摘,晒干或烘干。
蔓荆子基本资料
植物学名 : 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
药材中文名 : 蔓荆子
基原 : 为马鞭草科Verbenaceae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或蔓荆Vitex trifolia L.的果实。
使用部位 : 果实
主产地 : 中国大陆
采收及加工 : 种子繁殖的栽培后3~4年结果,扦插繁殖的栽后2~3年结果,在7月上旬至10月下旬果实陆续成熟,边成熟边采摘,晒干或烘干。
药材拉丁名 : Fructus Viticis Trifoliae
药材别名 : 蔓荆实《本经》,荆子《本草荆集注》,万荆子《浙江中药手册》,蔓青子《中药材手册》。
通用拼音 : Man Jing Zih
汉语拼音 : Man Jing Zi
蔓荆子药材性状
蔓荆子为圆球形(fig.1),径2.85~5.1㎜,外表灰黑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有四纵沟。底部有薄膜宿蕚,小果柄,宿蕚包被果实1/3~2/3,边缘五齿裂,深裂成两瓣,灰白色密生细柔毛。体轻,质坚韧不易碎,断面果皮灰黄色灰褐色油点,内分为四室,每室种子1枚,种仁白色,油性。
蔓荆子组织鉴定
果实之横切面
外果皮由表皮组织与2~4层柔细胞组成。表皮细胞呈方形至长方形或多角形,切线性延长,紧密排列,含有多量黄绿色或黄褐色内含物。中果皮由多层柔细胞组成,柔细胞径30×60μm ~50×90.5μm,呈长方形、类圆形至长椭圆形或多角形,外侧者较小,放射性延长,紧密排列,壁厚,有壁孔,胞壁木化或强木化。偶见成块黄褐色之内含物。外侧之维管束腔呈类圆形~椭圆形,径50~100μm,偶见螺旋纹导管,径5~20 μm,胞壁弱木化,其他不易观察。其胞腔周围之柔细胞较其间柔细胞较小,内含黄绿色或黄褐色色素。内果皮由2 ~ 3层未成熟石细胞及8 ~12层石细胞组成,未成熟石细胞径20×35μm ~40×95μm,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放射性延长深入成熟之中果皮;其内成熟之石细胞径20×35μm ~45×62.5μm,呈类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紧密排列,胞壁均有膜孔,膜孔明显,木化~强木化。中心部分由8~22层石细胞组成,石细胞成群或单个散在,淡黄色或淡黄棕色,长方形、椭圆、圆形及多角形,径12.5×20μm ~50×110μm,胞腔狭小内含小型方晶,长4.5~10μm。
蔓荆子HPLC指纹图谱
Vitex trifolia L.: 检液及样品配制方式
(1) 内标准液(I.S.)配置
取0.2507 g Quercetin置于250 mL定量瓶中,以70%乙醇(EtOH)溶解定容至刻度,作为内标准液(I.S.)。
(2) 萃取方式
将蔓荆子药材以粉碎机打成粉末,精秤1.0 g粉末,置入50 mL离心管中,加入8 mL 70% EtOH溶液后,超音波(Bornson 5210/8510)震荡15分钟,以Hermle Z-400离心机2500rpm转速离心10 min,取上层液,残渣再加入8 mL 70% EtOH超音波震荡15分钟,重复共三次。将三次的上层液合并,置于25 mL定量瓶中,并以70% EtOH定容至25 mL。取0.25 mL内标准液(Quercetin)及4.75 mL萃取液混合至5 mL,作为检测液。
Vitex trifolia L.: 化学指纹图谱建立
(1)共有指纹峰的标定
取HPLC检测蔓荆子药材所得的HPLC层析图谱,标定各批蔓荆子药材指峰出现之时间及相对时间(指峰出现时间除内标物I.S.时间),做为该药材必有指峰出之现参考依据,Peak挑选条件如下:
Slope Sensitivity | Peak Width | Area Reject | Height Reject |
7 | 0.05 | 100 | 15 |
(2) 共有指纹峰相对滞留面积的比值
以HPLC检测蔓荆子样品的层析图谱,计算各指峰相对滞留面积,将各指峰绝对滞留面积除以内标物(I.S.)绝对滞留面积,作为指峰相对滞留面积。各指峰相对滞留面积除以参照物指峰相对滞留面积(参照物指峰相对滞留面积选取要求,峰面积相对较大且较稳定的共有峰),计算出各指峰相对滞留面积与参照物峰相对滞留面积的比值,做为指峰相对滞留面积比值。
(3) 化学指纹雷达图谱制作
将蔓荆子药材以HPLC检测分析得其UV吸收指峰图谱,标记编号各指峰时间,计算药材各指峰相对面积比值平均值,并求得S.D.值与相对应之化合物编号。以HPLC图谱中各指峰编号为外围圆圈座标,相对应于指峰编号之相对面积比值为该座标轴的数值,并标出±S.D.值,制作成简易清楚之药材化学指纹雷达图谱。
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 检液及样品配制方式
(1) 内标准液(I.S)配置
秤取100.97 mg 1-naphthol置于100mL定量瓶中溶于70%MeOH,定容到刻度,配制成内标准液。
(2) 萃取方式
将单叶蔓荆以粉碎机打成粉末,精秤2 g粉末,置入50mL离心瓶中,加入8 mL 70% MeOH溶液后,超音波(Bornson 5510)震荡15分钟,以Hermle Z-232K离心机10000RPM 转速离心5 min,取上层液,残渣再加入8 mL 70% MeOH超音波震荡15分钟,重复共三次。将三次的上层液合并,以70% MeOH定容至25 mL,即为药材萃取液。取0.25 mL内标准液及4 mL萃取液混合至5 mL,即为药材检液。
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 分析方法
以高效液相层析仪Waters HPLC搭配Photodiode array UV侦测器,做为化学指纹图谱制定仪器。将上述检测液,以0.45μm滤膜过滤,滤液取20μL 注入HPLC依下述最适分析条件检测其成分。
【最适分析条件】
前置管柱:Inertsil ODS-2, 5 mm, 10´4.0 mm I.D.
分离管柱:Inertsil ODS-2, 5 mm, 250´4.6 mm I.D. (30℃)
流动相:A:0.1% H3PO4 (85%) 4.7 mL
B:Acetonitrile
分析时间:100分钟
侦测波长:300nm
注射量:20 μL
流速:1mL/min
梯度冲提程式:
Time (min) | A (%) | B (%) |
0 | 90 | 10 |
50 | 80 | 20 |
61 | 63 | 37 |
65 | 63 | 37 |
100 | 60 | 40 |
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 化学指纹图谱建立
(1)共有指纹峰的标定
取HPLC检测单叶蔓荆所得的HPLC层析图谱,标定各批单叶蔓荆药材指峰出现之时间及相对时间(指峰出现时间除内标物I.S.时间),做为该药材必有指峰出之现参考依据,Peak挑选条件如下:
Peak Width | Threshold | Min. Area | Min. Height |
30 | 200 | 8000 | 15000 |
(2) 共有指纹峰相对滞留面积的比值
以HPLC检测单叶蔓荆样品的层析图谱,计算各指峰相对滞留面积,将各指峰绝对滞留面积除以内标物(I.S.)绝对滞留面积,作为指峰相对滞留面积。各指峰相对滞留面积除以参照物指峰相对滞留面积(参照物指峰相对滞留面积选取要求,峰面积相对较大且较稳定的共有峰),计算出各指峰相对滞留面积与参照物峰相对滞留面积的比值,做为指峰相对滞留面积比值。
(3) 化学指纹雷达图谱制作
将单叶蔓荆以HPLC检测分析得其UV吸收指峰图谱,标记编号各指峰时间,计算药材各指峰相对面积比值平均值,并求得S.D值与相对应之化合物编号。以HPLC图谱中各指峰编号为外围圆圈座标,相对应于指峰编号之相对面积比值为该座标轴的数值,并标出±S.D值,制作成简易清楚之药材化学指纹雷达图谱。
蔓荆子的化学成分
果实含蔓荆子硷(vitricin),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旅油酸(palmit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石蜡(paraffin),γ-生育酚(γ-tocopherol),β-古甾醇(β-sitosterol),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 benzoic acid),对-茴香酸(p-anisic acid)及香草醛(vanillin)。叶含α-和β-蒎烯(α-、β-pinene),苯酚(phenol),1,8-桉叶素(1,8-cineole)及α-萜醇(α-terpineol)。
版权申明:转载请注明 植提网 » 蔓荆子(Fructus Viticis Trifoliae)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没有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和确认,来自公开发表的文献,由植提网整理发布,仅供参考。
如果您想对该产品信息进行补充请在文章后留言或者联系我们网站客服,将有机会获得免费企业或个人推广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