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直立草本,高可达80 cm,全株被刚伏毛。叶互生至近对生,卵形,长2~10 cm,宽1~8 cm,先端锐尖,基部钝尖至近心形,波缘,两面被刚毛,叶脉处尤密集;叶柄长2~8 cm。聚繖花聚顶生或近顶生,穗状,1至多。花冠漏斗状,浅蓝色至蓝紫色,长4~5 mm。
耳钩草基本资料
植物学名 : Heliotropium indicum L.
药材中文名 : 耳钩草
基原 : 为紫草科Boraginaceae植物狗尾草Heliotropium indicum L.的带根全草。
使用部位 : 带根全草
主产地 : 台湾
生产地 : 分布于中国大陆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地。台湾中部、南部和东部低海拔荒地。
采收及加工 : 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拉丁名 : Herba Heliotropi
药材别名 : 大尾摇、斑草、鱿鱼草《福建民间草药》,猫尾草《南宁市药物志》,象鼻草、墨鱼须草《福建中草药》,象鼻癀《闽南民间草药》,大狗尾、四角苏《福建药物志》,勾头蛇《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臭柠檬(云南),狗尾虫、蟾蜍草、肺炎草、金耳坠、虾蟆草(台湾)。
通用拼音 : Er Gou Cao
汉语拼音 : Er Gou Cao
耳钩草的药材性状
全株密被粗毛。叶互生或对生,具柄,叶片长卵形,两面被毛,表面皱缩,基部钝形而延至柄上,先端短尖,钝锯齿缘。蝎尾状聚繖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先端向外弯曲,花密生花轴上侧,由下部渐上开放,花冠浅蓝色或近白色。
耳钩草的组织鉴定
1.茎横切面
表皮细胞1列,切向延长,被腺毛及非腺毛。皮层通气组织由类圆形或椭圆形的薄壁细胞组成,排成2~3轮。中柱鞘纤维断续排列成环状。维管束为外韧型,呈环状排列。韧皮部细胞细小。木质部由导管、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导管以孔纹和螺纹导管为主;可见环纹导管。射线细胞1~2列。髓部薄壁细胞类圆形,排列疏松,径约30~50μm。
2.叶横切面
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外面均有单细胞非腺毛。主脉处上下表皮内有厚角细胞2~3列。栅状组织细胞1~2列,未穿过主脉。主脉维管束1个,为外韧型。上下表皮细胞内方均有通气组织分布。
HPLC指纹图谱
检液及样品配制方式
(1) 内标准液(I.S)配置
取0.2504 g咖啡因置于250 mL定量瓶中,以70%乙醇(EtOH) 溶解定容至刻度,作为内标准液(I.S.)。
(2) 萃取方式
将耳钩草药材以粉碎机打成粉末,精秤1 g粉末,置入50 mL离心管中,加入8 mL 70% EtOH水溶液后,超音波(Bornson 5210/8510)震荡15分钟,以Hermle Z-400离心机2500rpm转速离心10 min,取上层液,残渣再加入8 mL 70% EtOH超音波震荡15分钟,重复共三次。将三次的上层液合并,置于25 mL定量瓶中,以70% EtOH定容至25 mL。再取0.5 mL内标(咖啡因) 及4.5 mL萃取液混合至5 mL做为检测液。
化学指纹图谱建立
(1)共有指纹峰的标定
取HPLC检测耳钩草药材所得的HPLC层析图谱,标定各批耳钩草药材指峰出现之时间及相对时间(指峰出现时间除内标物I.S.时间),做为该药材必有指峰出之现参考依据
(2) 共有指纹峰相对滞留面积的比值
以HPLC检测耳钩草样品的层析图谱,计算各指峰相对滞留面积,将各指峰绝对滞留面积除以内标物(I.S.)绝对滞留面积,作为指峰相对滞留面积。各指峰相对滞留面积除以参照物指峰相对滞留面积(参照物指峰相对滞留面积选取要求,峰面积相对较大且较稳定的共有峰),计算出各指峰相对滞留面积与参照物峰相对滞留面积的比值,做为指峰相对滞留面积比值。
(3) 化学指纹雷达图谱制作
将耳钩草药材以HPLC检测分析得其UV吸收指峰图谱,标记编号各指峰时间,计算药材各指峰相对面积比值平均值,并求得S.D.值与相对应之化合物编号。以HPLC图谱中各指峰编号为外围圆圈坐标,相对应于指峰编号之相对面积比值为该坐标轴的数值,并标出±S.D.值,制作成简易清楚之药材化学指纹雷达图谱。
耳钩草的化学成分
全草含大尾摇硷(indicine),乙酰大尾摇硷(acetyl indicine),大尾摇宁硷(indicinine),N-氧化大尾摇硷(indicine N-oxide),刺凌德草硷(echinatine),仰卧天芥菜硷(supinine),欧天芥菜硷(heleurine),天芥菜硷(heliotrine),毛果天芥菜硷(lasiocarpine),N-氧化毛果天芥菜硷(lasiocarpine N-oxide)。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没有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和确认,来自公开发表的文献,由植提网整理发布,仅供参考。
如果您想对该产品信息进行补充请在文章后留言或者联系我们网站客服,将有机会获得免费企业或个人推广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