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基本资料
药材中文名 : 白薇
基原 : 为萝摩科Asclepiadaceae植物白薇(牛皮消)Cynanchum atratum Bge.或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ge.的根及根茎。
使用部位 : 根及根茎
主产地 : 中国大陆
生产地 : 分布于中国大陆东北、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陜西、山东、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北等地,主产于安徽、湖北。
采收及加工 : 栽种2~3年后,在早春或晚秋,挖取根部,洗净晒干。
药材拉丁名 : Radix Cynanchi Atrati
药材别名 : 葞、春草《尔雅》,芒草(《尔雅》郭璞注),白幕、薇草、骨美《别录》,白微《纲目》,白龙须《植物名实图考》,龙胆白薇《药材资料汇编》,山烟根子、拉瓜瓢、白马薇《全国中草药汇编》,巴子根、金金甲根《青岛中草药手册》,老君须(陜西、湖南、四川、贵州),老虎瓢根(陜西、江苏),婆婆针线包(贵州、云南),东白薇(上海)。
通用拼音 : Bai Wei
汉语拼音 : Bai Wei
药材性状
本品根茎呈类圆柱形,根细长圆柱形,弯曲,丛生根茎上,表面棕黄色,有细纵皱。
组织鉴定
根横切面
表皮细胞呈类方形1列,外被角质层。皮层宽广,约占2/3~3/4,
有明显细胞间隙,含大量淀粉粒和草酸钙簇晶。内皮层细胞壁稍厚,明显,1列。维管束外韧型,呈环状排列。韧皮部2~6列,由小且壁薄之柔细胞组成。形成层明显。木质部中的导管、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均木化;导管,单个散生或数个群生,呈类圆形,径约8~60μm,以有缘孔纹及网纹导管为主,延生至中心部;木部纤维,多成束,呈黄棕色,壁厚,径约7~20μm。
化学成分
白薇根中含C12甾体苷:有直立白薇苷A、B、C、D、E、F(cynatratoside A、B、C、D、E、F),白前苷C、H(glaucoside C、H),白前苷元A(glaucogenin A)和直立白薇新苷A、B、C、D(atratosideA、B、C、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没有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和确认,来自公开发表的文献,由植提网整理发布,仅供参考。
如果您想对该产品信息进行补充请在文章后留言或者联系我们网站客服,将有机会获得免费企业或个人推广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