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蔹基本资料
植物学名 : 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 Makino
药材中文名 : 白蔹
基原 : 为葡萄科Vitaceae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 Makino的干燥块根。
使用部位 : 块根
主产地 : 中国大陆
生产地 : 分布于中国大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陜西、宁夏、四川等地,主产于河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四川,广西。
采收及加工 : 春、秋季采挖,除去茎及细须根,洗净,多纵切成两瓣、四瓣或斜片,晒干。
药材拉丁名 : Radix Ampelopsis
药材别名 : 兔核《本经》,白根、昆仑《别录》,猫儿卵《纲目》,鹅抱蛋《植物名实图考》,见肿消《南京民间草药》,穿山老鼠《浙江中药手册》,白水罐、山地瓜《东北药用植物志》,铁老鼠、母鸡带仔、老鼠瓜薯《广西中药志》,山栗子、八卦牛、白浆罐《辽宁经济植物志》,母鸡抱蛋《贵州中草药名录》。
通用拼音 : Bai Lian
汉语拼音 : Bai Lian
药材性状
本品根呈长圆形或纺锤形。有的为纵切片或斜切片。长1.5~3.1cm,直径0.9~2.8cm。外表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皱纹,外皮易层层脱落,内表面为淡红棕色。纵切片有一凸起的稜线。斜切片呈圆形。切面粉白或浅红棕色。折断时有粉飞出。气微,味甘。
组织鉴定
根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有时脱落。韧皮部束呈窄条状,射线宽广。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稀疏排列,周围有木纤维。薄壁组织中有含草酸钙针晶束、淀粉粒或草酸钙簇晶。淀粉粒,甚多,单粒卵形、广卵形或椭圆形,直径2~17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人字状,位于较小端,层纹不明显,偶可见半复粒及复粒。草酸钙针晶束,散在或成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针晶长约至52~110μm。导管多为阶纹导管。
HPLC指纹图谱
检液及样品配制方式
(1)内标准液(I.S.)配置
取0.2502 g 咖啡酸置于250 mL定量瓶中,以70%乙醇(EtOH) 溶解定容至刻度,作为内标准液(I.S.)。
(2) 萃取方式
将白蔹药材以粉碎机打成粉末,精秤1 g粉末,以ASE 100做萃取,条件如下:
溶剂:70% Methanol (MeOH)
温度:60℃
压力:1500 psi
预热时间:5分钟
萃取时间:30分钟
溶剂量:15 mL
吹气时间:90秒
将上层液置于20 mL定量瓶中,以70% MeOH定容至20 mL。取0.25 mL内标(咖啡酸) 及4.75 mL萃取液混合成5 mL做为检测液。
化学指纹图谱建立
(1)共有指纹峰的标定
取HPLC检测白蔹药材所得的HPLC层析图谱,标定各批白蔹药材指峰出现之时间及相对时间(指峰出现时间除内标物I.S.时间),做为该药材必有指峰出之现参考依据
(2) 共有指纹峰相对滞留面积的比值
以HPLC检测白蔹样品的层析图谱,计算各指峰相对滞留面积,将各指峰绝对滞留面积除以内标物(I.S.)绝对滞留面积,作为指峰相对滞留面积。各指峰相对滞留面积除以参照物指峰相对滞留面积(参照物指峰相对滞留面积选取要求,峰面积相对较大且较稳定的共有峰),计算出各指峰相对滞留面积与参照物峰相对滞留面积的比值,做为指峰相对滞留面积比值。
(3) 化学指纹雷达图谱制作
将白蔹药材以HPLC检测分析得其UV吸收指峰图谱,标记编号各指峰时间,计算药材各指峰相对面积比值平均值,并求得S.D.值与相对应之化合物编号。以HPLC图谱中各指峰编号为外围圆圈坐标,相对应于指峰编号之相对面积比值为该坐标轴的数值,并标出±S.D.值,制作成简易清楚之药材化学指纹雷达图谱。
化学成分
块根含黏质和淀粉,酒石酸(tartaric acid), β-谷甾醇(β-tosterol),延胡索酸(fumaric acid),胡萝卜(daucosterol)。
叶含没食子酸(gallic acid1),1,2,6-三-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2,6-tri-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1,2,3,6-四-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2,3,6-tetra-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 1,2,4,6-四-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2,4,6-tetra-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1,2,3,4,6-五-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二没食子酸(digallic acid),1,4,6-三-O-没食子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4,6-tri-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 2,4,6-三-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4,6-tri-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2,3,4,6-四-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3,4,6-tetra-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6-O-二没食子酰基-1,2,3-三-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O-digalloyl-1,2,3-tri-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quercetin-3-O-α-L-rhamnoside),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α-L-鼠李糖苷[quercetin-3-O-(2-O-galloyl)-α-L-rhamnoside]。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没有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和确认,来自公开发表的文献,由植提网整理发布,仅供参考。
如果您想对该产品信息进行补充请在文章后留言或者联系我们网站客服,将有机会获得免费企业或个人推广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