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葵为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 m,被单毛;茎直立,常有稜角。单叶互生,卵形。
龙葵基本资料
植物学名 : Solanum nigrum L.
药材中文名 : 龙葵
基原 : 为茄科Solanaceae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的全草。
使用部位 : 全草
主产地 : 台湾
生产地 : 分布于中国大陆全国各地。台湾全境平野至低海拔处均可见。
采收及加工 : 夏至秋天采收全草或根部,晒干或鲜用。
药材拉丁名 : Herba Solani Nigri
药材别名 : 苦菜《新修本草》,老鸭眼睛草、苦葵、天茄子《本草图经》,天茄苗儿《救荒本草》,水茄、天泡草、老鸭酸浆草《纲目》,天天茄、救儿草、红后子《滇南本草》,天泡果《植物名实图考》,七粒扣、鸟疔草《福建民间草药》,野茄子《东北药用植物志》,乌归菜《闽南民间草药》,野海椒《四川中药志》,黑茄《杭州药用植物志》,地泡子、地葫草、山辣椒《湖南药物志》,山海椒、野茄菜、耳坠菜、野辣椒、天茄菜《贵州草药》,狗钮子《云南中草药选》,野辣椒、野葡萄(青海),飞天龙(江西),小苦菜、野伞子(四川),乌仔菜,乌甜菜(台湾),黑姑娘(河北)。
通用拼音 : Liung Kuei
汉语拼音 : Long Kui
龙葵药材性状
直根系,主根不明显。茎呈柱形表面有毛,叶互生,叶片卵形,基部楔形,先端渐尖,全缘。繖状聚伞花序,花白色带淡紫色,花冠轮状平展,球形浆果。
龙葵的组织鉴定
1.茎横切面
表皮细胞1列,呈类方形,长40~70μm,宽15~20μm。皮层由5~8层薄壁细胞组成,长椭圆形,径30~70μm。维管束双韧形,呈环状排列。韧皮部薄,细胞呈不规则形。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偶有两个连生,径15~60μm,导管以螺纹及孔纹导管为主。髓部宽广,细胞呈类圆形,细胞间隙大,径50~130μm。
2.叶横切面
表皮为1层薄壁细胞。上下表皮细胞类方形或类长方形,上下表皮均被单细胞非腺毛,但少见。叶肉栅状细胞1列,未通过主脉。上下表皮内侧有厚角组织,偶见草酸钙砂晶。维管束双韧型,呈新月形;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偶有2个连生。
龙葵化学成分
龙葵根和根茎中含有龙葵甜素(glycyrrhizin), 18α-羟基龙葵次酸甲酯(Methy1 18α-hlydroxyglycyrrhetate)、龙葵皂苷A3、B2、C2、D3、F3、G2、J2和K2 (licoricesaponines A3、B2、C2、D3、F3、G2、J2、K2)。
黄酮类化合物有:龙葵苷(liquiritin)、龙葵苷元(liquiritigenin)、异龙葵苷(isoliquiritin)、异龙葵苷元(isoIiquiritigenin)、新龙葵苷(neoliquiritin,dl-Liquiriti-genin-7-β-D-glucopyranoside)、新异龙葵苷(neoisoliquiritin,trans-isoliquiritgenin-4-β-D-glucopyranoside)、异龙葵喃糖苷(licurazid,Trans-isoliquiritigenin-4-β-D-glucopyra-nosyl-2-β-D- apiodicorifuraoside)、鼠李糖异龙葵苷(rhamnoisoliquiritin);还含有新异龙葵黄酮醇(isolicoflavonol)、龙葵香豆素(glycycoumaric)、龙葵素(liquiritigenin)、龙葵醇(glycyrol)、异龙葵醇(isoglycyrol)、芒柄花黄素(Formononetin)、龙葵西定(licoricidin)、龙葵利酮(licoricone)、龙葵新木脂素(liconeolignan)、β-谷甾醇。龙葵还含氨基酸7-甲氧基香豆素(herniarin)、繖形花内酯(umbeliferone),7-羟基香豆素,以及龙葵多糖。
版权申明:转载请注明 植提网 » 龙葵(Herba Solani Nigri)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没有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和确认,来自公开发表的文献,由植提网整理发布,仅供参考。
如果您想对该产品信息进行补充请在文章后留言或者联系我们网站客服,将有机会获得免费企业或个人推广资格